綠色建筑助力碳減排
瀏覽: 發布日期:2022-03-17
碳達峰、碳中和不僅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還與人們日常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以人們住有所居的“住所”為例,根據《中國建筑能耗研究報告(2020)》,2018年全國建筑業終端碳排放總量為49.97億噸,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50.6%??梢姡瑢崿F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推進建筑領域節能降碳大有可為。
一座高樓大廈,起于一磚一瓦。建筑領域的碳排放從建筑材料的生產開始。
實際上,建筑材料的碳排放量不容小覷。2020年,我國主要建筑材料水泥產量為23.77億噸,排放二氧化碳量約占全國總量的12%,鋼材產量為13.24億噸,碳排放量約占全國總量的15%。
河南省政協副主席張震宇表示,“為減少建筑材料在生產階段的碳排放量,應發展木結構、鋼結構等可回收的低碳建筑結構體系,并大力發展和推廣綠色建材的使用,將碳排放強度作為綠色建材認定的主要評價指標,生產具有固碳能力的綠色建材。”
業內專家建議,針對綠色建材在建筑保溫、環境保護等領域的應用,應在“十四五”時期布局一批重點項目,建立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綠色建筑和建材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加快綠色建材顛覆性低碳技術與裝備的研發和成果轉化。
從設計階段降低建筑能耗,對既有建筑進行綠色改造
“在建筑規劃設計過程中,采取周密、有效的建筑設計措施,可降低65%—75%的建筑能耗。”張震宇告訴記者,“在建筑周圍合理布置花草樹木、水域、假山、圍墻等,能利用室外自然資源創造良好的室內微氣候。”
實際上綠色建筑不僅是宜人舒適的,更是低碳環保的。在設計階段,通過優化建筑形體、建筑體量及建筑朝向,可以達到讓建筑多使用自然光并利用高低差進行自然通風換氣的目的。除了從設計階段降低建筑能耗,還可對既有建筑進行綠色改造。張震宇介紹,通過優化建筑場地、節能設備,改善室內環境等措施,對現存老建筑中不符合節能減排標準的細節進行升級改造,進而達到國家綠色建筑標準。
相關調查研究發現,經過綠色改造后的建筑平均碳排量將下降42%。不過,目前我國現有建筑的綠色改造主要集中在公共建筑領域。對此,張震宇建議,政府部門應建立有效的引導、激勵機制,鼓勵對居民既有建筑也積極進行綠色改造,同時在改造技術上也要革新,除常規的采暖空調、電氣照明等設備性能的提升外,還應在可再生能源、余熱回收技術上進行突破創新。
此外,提升建筑周邊生態系統的固碳能力也成為下一步的重點。張震宇表示,“除了居住區中的景觀綠化,室內的綠化、外墻的垂直綠化、陽臺綠化等都要考慮進來,通過加大建筑自身及周邊的綠化面積來提升碳匯能力,實現建筑自身的碳中和。”
編者語:綠色建筑日益盛行,推廣使用綠色建材, 發展低碳建筑結構體系勢在必行。(來源:國際在線)
博悅佳軟瓷咨詢熱線:400-013-9278 / 18071719278(施先生)。